“醋坛子”真的酸吗?—酸味的隐喻
“河东狮一吼,君子抖三抖”在稗官野史中房玄龄怕老婆是出了名的,唐太宗送房玄龄几个美女做妾,房玄龄因为怕老婆而不敢接受,唐太宗为了吓一吓房玄龄的老婆而对她说“既然你不同意,那我就赐你一杯毒酒自尽吧!”房妻竟宁愿喝下唐太宗赐的毒酒也不同意皇帝的做法。当然,酒肯定不是毒酒,但杯中的醋却让她一饮而尽,也给后世的留下了“醋坛子”这一典故。
当我们在描述恋人间嫉妒心发作时经常会用“打翻醋坛子”“吃醋”“拈酸吃醋”来形容,这种用具体经验来描述抽象经验的方式被称为隐喻,在“醋坛子”这个典故里其实就是将“酸”这一具体经验用来描述“嫉妒”这一抽象概念。有学者指出隐喻的发生具有具身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即概念隐喻来源于身体经验,而文化为概念隐喻的目标域过滤出部分身体经验[1] 。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甜味能够增加人的助人行为,爱吃甜味食物的个体也有更高的宜人性[2],在日常用语中我们也会说“甜美的歌声”这样的话语,用甜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而苦味往往会引发个体的厌恶情绪,进而引发道德厌恶[3],“苦笑”“愁眉苦脸”用苦来形容心情我们也并不陌生。那么“醋坛子”这一典故的形成是否也有相应的身体经验作为支撑吗?
在一项心理学的实验中就针对酸味和嫉妒的关系进行了有趣的研究[4]。
第一部分
在实验的第一部分,研究者为了探究味觉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让被试对“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从“爱、嫉妒、激情、伤心、被辜负”这五个维度进行评分,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7。研究结果发现甜味在爱这一维度上得分最高,而嫉妒在酸味和苦味上得分较高。在给味觉各个维度评分的试验中因为味觉的种类是固定的,因此在上一个试验中味觉种类可能会影响到被试在选择情绪维度时的范围,研究者又将实验改为开放式的问答,比如“如果(情绪词)是有味道的,它应该是什么味的呢?”在回答中被试可以选择多种味道并进行排序。
研究发现,爱是和甜味联系在一起的,嫉妒与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联系。
第二部分
在研究的第二部分为了探究情绪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味觉感受性的变化,研究者将被试的情绪诱发为“爱”“嫉妒”和“中性”这三种状态,在每种状态下让被试品尝具有“甜、酸、苦”这三种味道的刺激材料,研究结果如下表。
研究表明,在试验中诱发“爱”的情绪状态,被试对刺激材料中的甜味感受性有显著的提高,对其他味道的感受性没有变化。而诱发“嫉妒”的情绪状态,被试对任何味道的感受性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说在恋爱中吃糖你会觉得糖比以往的更甜,而在妒火中烧时醋还是原来的味道,它并没有比以往变得更酸。
结论
这项关于味觉隐喻的实验说明,部分隐喻是有一定的身体经验基础作为支撑,而有的隐喻并不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之上,文化塑造在其中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Yu, N. (2003). Metaphor, body, and culture: Th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gallbladder and courage. Metaphor and Symbol, 18(1) , 13-31.
[2]Chan K Q, Tong E M W, Tan D H, et al. What do love and jealousy taste like?[J]. Emotion, 2013, 13(6):1142-1149.
[3]Meier B P, Moeller S K, Riemerpeltz M, et al. Sweet taste p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predict prosocial inferences, personalities, and behavior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12, 102(1):163-74.
[4]Eskine K J, Kacinik N A, Prinz J J. A bad taste in the mouth: gustatory disgust influences moral judgment.[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22(3):295.
长按二维码关注